作者: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生/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許善德
壹、前言
基爾庫克(Kirkuk)是位在伊拉克的一個城鎮,該鎮的爭議為全世界所關注,此外基爾庫克是庫德政府跟伊拉克政府之間的爭議領土中最重要的城市,基爾庫克這個城市對庫德自治政府、伊拉克政府甚至是土耳其政府都很重要,這樣一個城市到底有甚麼能力,可以牽動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發展,說穿了就是石油利益,基爾庫克應該是美麗的黃金城市但現在卻是悲情城市,這個城市中的大家只關心石油,至於這其中的人民生活的好不好、教育品質、經濟狀況等卻一點都沒有人關心,恐怖攻擊不斷發生,城市內種族紛爭越演越烈,不斷為了爭奪控制權而衝突,這一個城市成為庫德人心中永遠的痛,他的問題大概跟加薩走廊的問題一樣嚴重,基爾庫克也稱為是庫德族人的耶路撒冷,此篇將帶讀者來看看基爾庫克這個黃金城市的悲情故事。
研究動機
基爾庫克的種族衝突直到2018年都還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黃金般的城市卻有這樣悲情的故事,成為伊拉克政府及庫德自治政府之間的最大爭議領土,無人願意退讓,基爾庫德是庫德人的耶路撒冷,更是庫德自治區能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關鍵,基爾庫克的問題如果要解決,要先找出原因才有辦法解決這個複雜的問題。
研究問題
- 基爾庫克主要是庫德人的城市還是阿拉伯人的城市?
- 吉爾庫克的種族衝突為甚麼一直到2018年都還存在?
- 伊拉克憲法140條什麼時候才可以執行完成?
貳、基爾庫克的介紹
1927年基爾庫克發現豐富的石油蘊藏量,基爾庫克是伊拉克古老的石油省份之一。伊拉克目前每日生產350萬桶原油,出口量為280萬桶,這是過去25年來空前的產量高峰。伊拉克現在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第二大生產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它從南部油田出口220萬桶,來自基爾庫克油田就有40萬桶,這是伊拉克三大油田之一。然而,在石油資源方面,伊拉克東部和南部地區仍然是最富有的。所有巨型油田都位於南部並且包含伊拉克70% ~80% 的蘊藏量儲備,而這其中的20% 則是來自基爾庫克。基爾庫克是伊拉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城市在巴士拉(Baṣrah)之後[1]。
基爾庫克地區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人口估計達一百五十萬人,有庫德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和其他民族混合在一起,且伊拉克政府和庫德政府之間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資源豐富,該省一直是伊拉克政府和庫德自治區之間的衝突和緊張的原因。
基爾庫克是根據《伊拉克憲法》140條設立的,該條款于2005年10月15日在伊拉克政府跟庫德自治區政府協議之下的結果,基爾庫克在憲法上成為法定爭議地區。
庫德政府在一直致力於將基爾庫克與庫德人的大多數地區聯繫起來,如三個庫德斯坦省份: 蘇萊曼尼亞(Silêmanî)、埃爾比勒(Arbil)和杜胡克(Duhok)[2]。
基爾庫克是一個多民族城市,主要由阿拉伯人、庫德人、土庫曼和其他各族組成。基爾庫克人口的種族混合是其中一個最有爭議的問題,特別是在城市中,哪個群體占多數,因此有權成為政治中的主導者。基爾庫克是伊拉克的 “所有衝突之母” 。每個族群都有自己關於人口真實數量的敘述。因為海珊的 “阿拉伯” 政策包括種族清洗和對基爾庫克非阿拉伯分子的驅逐政策。所以關於1957年伊拉克人口普查的資料相對可靠,在當年的君主制和隨後的伊拉克政府的正式阿拉伯政策開始之前就有的普遍共識。根據1957年人口普查,基爾庫克市的人口是:土庫曼 45,306人、庫德人40,047人和阿拉伯人27,127人。在基爾庫克省總體人口,庫德人是最大的群體 187,593人,阿拉伯人109,620人和土庫曼 83,371人[3]。
叁、邪惡的伊拉克憲法140條
“有爭議的地區 “是一個憲法用語,用來表達基爾庫克和其他庫德人居住的爭議地區,伊拉克政府在1968年-2003年的阿拉伯化的政策發生人口變化的政治和行政情況。
要求根據《伊拉克憲法》140條,在中央政府與庫爾德斯坦地區政府之間或在兩個不同省份之間解決這些地區的未來。這條是一項憲法條款,在《伊拉克共和國憲法》 (2005) 各條中有約束力,該條規定在伊拉克的行政當局 (聯邦政府) 有一份解決伊拉克有爭議地區爭端的依據,並確定其未來命運由第二階段與舉行全民公投定,以確定這些地區將其併入庫爾德斯坦地區,或留在聯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三階段的實施必須在2007/12/31前完成。但因為其間變化太大,雖然沒有在2007年完成第三階段,但憲法條文仍然有效。
肆、基爾庫克阿拉伯化的過程
1927年在伊拉克石油公司發現了這個城市的石油但不聘用庫德工人,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現象就是為甚麼庫德人說”石油公司都是阿拉伯人”。除了伊拉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人口結構問題開始警告(Mgba)增加基爾庫克的庫德人數量以及庫德族家庭中的兒童數量增多,因為這些現象將成為國家危險的來源,伊拉克的安全可能因為庫德人口開始增加而有疑慮,因此海珊在基爾庫克開始實行阿拉伯化。
-
基爾庫克第一階段阿拉伯化:
石油於1936年開始挖掘,阿拉伯人就在基爾庫克郊區建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城市─Hawija。其中的住民都是從中部阿拉伯人的城市Diyala搬進來的,將近兩萬人。於此埋下種族衝突的開端,因為阿拉伯人部落常常以年長者來解決意見分歧而不是用法律解決,成立部落開始分配土地給它們並教導如何務農,並以(火焰狀)和(球狀)得形狀發展並永久定居,在1957年的人口統計數字後來證明了這個政策成果,這清楚顯示阿拉伯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因為庫德人口快速增加[4]。
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國家成立以來,國際和伊拉克政府都認為基爾庫克是庫德斯坦的一部分,伊拉克政府頒布了一項基爾庫克使用庫德語的法律,根據1919年英國在伊拉克的計算,估計伊拉克的基爾庫克居民人數為92,000人。英國和伊拉克之間的衝突後,由國際聯盟代表團進行的人口普查另一方面,庫德人數為87,500人,佔總人口數的63%。土庫曼人數為26,000人占26%。阿拉伯人的數量是25,250則占18%。這些歷史紀錄可以證明,在發現石油以前基爾庫克就是庫德人的城市,後來因為石油關係,庫德人開始受到歧視,並且政府計畫也使大量阿拉伯人人移入,成為種族衝突越來越高的原因。
-
基爾庫克第二階段阿拉伯化:
始於1963年2月伊拉克政變後由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接管統治,這次的阿拉伯化執行程度比上一次更為嚴重,因為庫德被驅逐和流離失所並被毀壞的庫德人村莊約33個,然後賦予阿拉伯部落擁有土地並武裝他們,並在這些地區附近的高地上建立軍事設施,以便保護阿拉伯人,1965年的人口統計顯示,阿拉伯人口的增加明顯是因為阿拉伯化政策執行徹底的原因,基爾庫克人口已經達總人口273,626人,哈維加省(Hawija )成立於1962年,面積為基爾庫克的8% 人口則佔總人口的17%[5]。
-
阿拉伯化的第三階段:種族清洗
基爾庫克最劇烈的阿拉伯化,伊拉克政府針對基爾庫克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 :
- 對政府部門來說,老師及政府行政人員跟在石油在公司工作的所有庫德人,都必需離開基爾庫克,但不是失去工作只是移居其他城市。
- 所有有關庫德族的名稱都必須更換為阿拉伯名稱,例如校名、店名、路名、行政區等,意圖讓庫德文字徹底在基爾庫克消失。
- 基礎建設都針對庫德人的房屋及土地,公共建設也藉口低價強制徵收,將庫德住民的房子及土地用這種合法但暴力的方式徵收,甚至直接推倒房舍,要將庫德人徹底趕出基爾庫克。
- 行政單位將大量的幽靈阿拉伯人,無條件的移入基爾庫克的戶政系統裡,只為稀釋庫德人在基爾庫克的人口比例。
- 庫德人若想要買城市內的土地或房子,條件比一般阿拉伯人嚴苛。
- 法院警政單位則想辦法給庫德人羅織罪名,迫使庫德人不得不離開基爾庫克這個家鄉。
- 行政服務的基礎建設,都建設在阿拉伯人地區要方便服務阿拉伯人。
- 軍隊警政單位都設置在庫德人區域,為了讓庫德人心生恐懼,自己離開。
其他還有在石油公司的附近建設公共住宅區,提供阿拉伯方便居住及工作,政府直接贈送土地給阿拉伯人,並提供建設經費及低利貸款給阿拉伯人方便它們蓋屬於自己的房屋等等各類歧視庫德人的政策。
這樣的政策執行是為了讓基爾庫克的人口結構有巨大改變。讓基爾庫克感覺就像阿拉伯人長期居住的城市。直到2003年美伊戰爭海珊垮台後。2003年之後的被驅逐的庫德人返回基爾庫克。一些阿拉伯定居者家庭從庫德自由鬥士peshmerga部隊的入侵中驚嚇逃離,甚至有許多人在軍隊抵達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因為2003年的入侵及各種原因而逃離。人權觀察組織在戰爭開始後與包括基爾庫克在內的北方地區。他們逃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轟炸活動的強度和前線與其相關危險因子接近程度,對庫德人回歸的恐懼感,以及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所居住的土地並沒有真正屬於他們,而是被驅逐出去的庫德人或其他少數民族所擁有的[6]。
附近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會遇到從庫德地區逃離的阿拉伯人。當時的報導都是這樣的標題“暴力上升使基爾庫克的未來面臨疑慮”、“伊拉克:基爾庫克關於民族緊張局勢正在崛起”、“伊拉克:隨著種族緊張關係的上升,人道主義局勢在基爾庫克仍然至關重要”、“伊拉克:增加對土地要求的暴力”“伊拉克:基爾庫克的定時炸彈可能隨時爆炸”、“這片土地是我的土地,誰將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本”、”衝突中的要求:扭轉伊拉克北部的種族清洗”[7]。
有些阿拉伯人往中部或南部遷移回到他們原來的家園,有些則成為新區域的國內難民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政權崩潰之後,庫德自由鬥士部隊遷入基爾庫克,以便儘管所返回原先被驅逐的庫德人.為了防止大量的庫德族人回來造成政府準備的時間不夠,庫德軍隊還給當地政府時間做好準備,也準備“和平協議”為了防止離開的阿拉伯人再回到基爾庫克。
在這些政策執行中,庫德人回到基爾庫克在戰後一年的人數竟然多到需要設置6萬個臨時避難所,政府需要更多的時間在返回者到達之前做好準備。許多庫德人回到基爾庫克時發現他們的房屋被其餘的阿拉伯人摧毀或占用。隨著庫德家庭返回家園,庫德人與居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的財產糾紛不斷爆發。某些情況下,庫德人回返者基爾庫克根本無回到原來的家園,必須住在帳篷或當地的體育場或被遺棄的公共和軍事建築中居住。也發生阿拉伯家庭被強行驅逐,為庫德人返回騰出空間的情形。這些長期阿拉伯居民也搬到了廢棄的學校,軍事基地和帳篷定居點。在基爾庫克這個階段整個城市變得非常混亂。
庫德人再經過這幾階段的打壓、驅逐,又返回家鄉,而原本被移居到基爾庫克的阿拉伯人因為長期居住的關係不願離開卻強行被驅逐。這些人心中都有恨,就是因為過去的領導人政策錯誤,造成現在的基爾庫克雖然沒有大型的衝突,但小型的恐怖攻擊,例如:汽車炸彈、市集爆炸、清真寺爆炸等狀況在基爾庫克人每天的生活中不斷上演,直到現在。
伍、1991年基爾庫克革命
伊拉克北部伊拉克庫德斯坦的基爾庫克省是在1991年伊拉克暴動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地區。基爾庫克是庫德自由鬥士佔領的最後一個城市。
1991年3月1日在伊拉克南部大城巴士拉爆發動亂,暴力蔓延到其他城市後,駐紮在基爾庫克的伊拉克部隊開始警戒。基爾庫克的庫德族居民區實行宵禁。3月10日,整個城市的巡邏活動增多。伊拉克其他地方也加強了武裝。除了庫德區之外,起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擊敗。
革命失敗之後,參與革命的人早已逃離基爾庫克,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基爾庫克開始挨家挨戶地搜索可能對海珊政權構成威脅的人。這些人隨後被帶到基爾庫克以外的地方,在那裡遭到非人道的野蠻待遇跟殘酷折磨。直到4月中旬,大部分人都被釋放,但他們無法返回基爾庫克。其中有軍事經驗的被拘留者沒有被釋放。大多數被拘留的是庫德族男性,年齡從十幾歲到五十歲不等,總共有5000多人被拘留,很多人之後也沒有回來。在失敗的革命之後,政府驅逐了伊拉克北部的12萬庫爾德人,其中大部分被驅逐出基爾庫克和周圍的村莊[8]。
陸、ISIS間接幫助庫德政府控制基爾庫克
庫德自治政府宣布,曾經是與伊拉克政府之間的爭議地區基爾庫克,已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另外還有摩蘇爾 – 庫德族領土最大的城市`。打敗伊斯蘭國收回所有跟伊拉克政府有爭議的土地使庫德自治政府增加了約40%的庫德斯坦領土。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爾庫克,它不僅代表了“庫爾德斯坦的核心”,而且還包含了伊拉克重要的石油蘊藏量和出口石油到土耳其的輸出設備。控制這些領土,庫德自治政府在某些方面已解決伊拉克“憲法”第140條 – 本應在2008年之前解決的領土主權問題。保護基爾庫克不受伊斯蘭國的控制也使庫德自治政府有機會獲得油田及煉油廠,大量原油和大量的經濟收入。 庫德自治區政府官員已經表示計劃利用基爾庫克油田通過傑伊漢輸油管輸出原油到土耳其。這些收益加強了庫德斯坦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也加強了當地人民對獨立國家的期望[9]。
庫德領土的增加和庫德部隊提供安全的能力也可能使庫德自治政府與伊拉克政府談判的條件上有更大的權力,特別是在石油出口和收入方面。由於伊斯蘭國對伊拉克石油基礎設施的破壞可能會間接造成遜尼派叛亂的風險,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別無選擇,只能與庫德自治政府談判。雖然伊拉克政府不願意但也只能如此。
庫德人從伊斯蘭國手上得到的領土也可能受到其他伊拉克組織的挑戰。儘管庫德自由鬥士獲得了對所有爭議領土的控制權,並且是伊拉克唯一有能力保衛它們的軍隊,但庫德自治政府將這些土地納入庫德斯坦並未獲得非庫德族的伊拉克人的同意。如果庫德自治政府試圖把基爾庫克完全納入庫德斯坦,那麼有一些伊拉克土庫曼人威脅要動員起來對付庫德自由鬥士。基爾庫克的地位一直是庫德人和伊拉克政府爭執了50多年的問題 [10]。
庫德人一直在尋求方法把基爾庫克省納入庫德斯坦,將其視為歷史上的一個庫德人城市,它位於庫爾德斯坦自治區的南部邊界,人口是多數庫德人和少數阿拉伯人、基督徒和土庫曼。庫德人對基爾庫克有強烈的文化和感情,他們稱之為“庫爾德的耶路撒冷”。庫德人認為基爾庫克是屬於自治的庫爾德斯坦國家合法且完美的首都[11]。
柒、庫德國旗在基爾庫克升起
基爾庫克省省長納伊馬丁•卡里姆(NajmadinKarim)2017年在3月28日正式在國家建築物上舉行升旗的儀式並發表講話,他們在基爾庫克升起一面伊拉克國旗,旁邊掛著庫德斯坦旗幟。
基爾庫克州長納伊馬爾丁·卡里姆在一個咄咄逼人的發言中表示,地方政府不會承諾伊拉克議會的投票,要求在多民族城市只能升起伊拉克國旗。
卡里姆說:“我向你保證,這個(庫德斯坦)旗幟會飛得很高。”一些庫德族老將庫德自由鬥士說,他們表示支持基爾庫克的做法,表示支持庫德斯坦所謂的升起庫德斯坦旗幟在庫德人的耶路撒冷,長期以來的情緒,這是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核心。 伊拉克議會投票表示只有國旗才能在基爾庫克升起。但是基爾庫克省議會也已多數票投票贊成舉行庫德斯坦國家升旗典禮,一些阿拉伯和土庫曼斯坦代表抵制這想法,理由是擔心這可能是庫德派對該地區其他民族宣稱自己是主要掌控者。卡里姆總督和安理會代表團團長瑞布瓦·塔拉巴尼都曾多次表示,庫德斯坦的旗幟並不僅僅代表庫德人,而是庫德斯坦和該省的結合。塔拉巴尼表示,庫爾德斯坦旗幟自2014年以來,為兩百萬從伊斯蘭國集團逃向庫德斯坦地區的遜尼派阿拉伯人提供了庇護[12]。
巴扎尼總統也對基爾庫克舉行庫德斯坦旗幟的舉動決定表示歡迎,稱這是“正常且合法的”。不僅在基爾庫克稱讚飛揚的庫爾德斯坦旗幟,並且稱之為庫爾德斯坦的耶路撒冷,指基爾庫克是一個庫爾德城市的古老情緒。
基爾庫克雖然屬於憲法第140條,但自2014年年中以來一直由庫德自由鬥士保護,地方政府上個月投票贊成在該市的政府大樓上升起庫德旗幟。上週在省議會投票之後,基爾庫克當地政府在基爾庫克省的一座建築上舉起庫爾德旗。投票過程中,基爾庫克委員會的一些土庫曼和阿拉伯代表抵制了投票[13]。
基爾庫克會議會26個成員投票贊成這一動議,其中25人來自庫爾德人領導、土庫曼人、阿拉伯人和亞述人的兄弟會集團,每個集團擁有三個席位。阿拉伯名單中的一名阿拉伯成員也投了贊成票。理事會有41個席位。該委員會還命名為3月28日 – 懸掛國旗的那一天 – 每年都要慶祝。升起庫德的國旗在基爾庫克幾乎是人人歡喜的事,其中連土庫曼人跟阿拉伯人都支持,因為庫德斯坦代表著和平穩定安全。
捌、參加庫德獨立公投
2017年9月25日庫德舉行獨立公投,連不是自治區內的幾個城市也加入公投的行列,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基爾庫克。
基爾庫克省議會多數票通過贊成參加庫德自治政府在9月舉行的獨立公投。但這可能會引發土庫曼人跟阿拉伯人的緊張,但是基爾庫克省長表示一定會參加庫德獨立公投,而伊拉克政府表示公投是違憲的[14]。
公民投票是伊拉克“憲法”第140條規定的。第140條要求,在公民投票之前,必須採取措施扭轉海珊政府在安法爾戰役期間使用的阿拉伯化政策。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成千上萬的庫德人返回基爾庫克。公民投票是要決定是否有足夠的庫德人返回該地區。
庫德人對政府沒有執行第140條是不滿的,這成為這次2017年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獨立公民投票的原因之一。投票的議題是:“你是否希望庫爾德地區和庫爾德斯坦地區以外的地區成為獨立國家?“ 但公民投票導致伊拉克 – 庫德衝突事件。
伊拉克政府於2017年10月17日強勢取回基爾庫克的控制權
庫德地區和伊拉克中央政府在這個多民族的省份進行戰鬥。ISIS入侵伊拉克之後,基爾庫克又變成一個衝突的地方。雖然庫德軍隊是在伊拉克軍隊失敗撤退以後,為保護基爾庫克是為了不讓ISIS而進入城市,但伊拉克政府也要求庫德族軍隊在ISIS離開後也必須撤離基爾庫克。不過庫德自由鬥士不願意離開,因為基爾庫克的自由是庫德自由鬥士用自己的血爭取到的,但最終還是少數的庫德自由鬥士因為這樣而失去生命[15]。
玖、結論
基爾庫克從1927年發現石油開始,種族衝突就慢慢萌芽了,憲法140條跟海珊掌權後更是讓這個城市被阿拉伯化的政策行執行得更徹底,基爾庫克的種族衝突問題幾乎沒有辦法解決,基爾庫克裡的庫德人與阿拉伯人民輪流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被迫離開的庫德人想回來卻回不來,回來的庫德人又跟不想走的阿拉伯人有產權衝突。而後來被迫離開的阿拉伯人中也有不想離開的,也有離開又回來的。這個城市的人口結構非常混亂,大小衝突不斷。再加上ISIS入侵時,基爾庫克忽然間變成是庫德政府的,就在庫德人終於執行長久以來的願望-獨立公投,結果卻是基爾庫克又回到伊拉克政府的手中,並且這過程中間還犧牲了一些庫德自由鬥士的生命。最後本文作者認為,只有趕快執行憲法140條中的,基爾庫克人民公投決定要成為伊拉克聯邦制度的一省亦或是是庫德自治區的一省,這個種族衝突的問題才可能慢慢地解決。
拾、引註資料
[1]أيسرجبار, كيفيتوزعالنفطوعائداتهعلىالمحافظاتالعراقية؟, 2016
[2]د. نوري طالباني , منطقة كركوك ومحاولات تغيير واقعها القومي, مديرية العامة للثقافة والفنون في اربيل, 2003
[3]Larry Hanauer,Laurel E. Miller,Resolving Kirkuk Lessons Learned from Settlements of Earlier Ethno-Territorial Conflicts,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2012,p7-15
[4]د. نوريطالباني , منطقةكركوكومحاولاتتغييرواقعهاالقومي, مديريةالعامةللثقافةوالفنونفياربيل, 2003
[5]عمار عباس محمود,القضية الكردية .. إشكالية بناء الدولة,2016
[6]Elizabeth ferris,senior fellow & co-director,kimberlystoltz,the future of kirkuk: the referendum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displacement, research assistant.2008,p2-6
[7]د. نوري طالباني ,منطقة كركوك ومحاولات تغيير واقعها القومي,مديرية العامة للثقافة والفنون في اربيل,2003
[8]Muayad Ahmed,Lyon’s Seminar OnThe Kurdistan Uprising March 1991,2010.,P7-10
[9]Kurdistan’s Peshmerga forces control Kirkuk completely after Iraqi army withdrawal 12.6.2014
[10]Iraq: Security situation and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n Kirkuk province – May/June 2015,p 3-18
[11]Michael Knights,Ahmed Ali,Kirkuk in Transition Confidence Building in Northern Iraq,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2010,p xi .
[12]Kirkuk governor says Kurdish flag in Kirkuk is permanent
http://www.rudaw.net/english/kurdistan/02042017
[13]GöktuğSönmez,The Dangerous Implications of Raising the Kurdish Flag in Kirkuk,2017,p7-9
[14] The Iraqi Kurdistan Referendum: Repercuss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Policy Analysis Unit | November 2017,p2-5
[15]رفعت حاجي,حملة تعريب في كركوك بإقصاء الضباط الكورد,2017
拾壹、參考文獻
-
英文部分
1. Denise Natali,A New Normal for Iraqi Kurds?,2014
2. Elizabeth ferris,senior fellow & co-director,kimberlystoltz,the future of kirkuk: the referendum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displacement, research assistant.2008,p2-6
3. GöktuğSönmez,The Dangerous Implications of Raising the Kurdish Flag in Kirkuk,2017,p7-9
4. Iraq: Security situation and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n Kirkuk province – May/June 2015,p 3-18
5. Michael Knights,Ahmed Ali,Kirkuk in Transition Confidence Building in Northern Iraq,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2010,p xi .
6. Muayad Ahmed,Lyon’s Seminar OnThe Kurdistan Uprising March 1991,2010.,P7-10
7. Kirkuk governor says Kurdish flag in Kirkuk is permanenthttp://www.rudaw.net/english/kurdistan/02042017
8. Larry Hanauer,Laurel E. Miller,Resolving Kirkuk Lessons Learned from Settlements of Earlier Ethno-Territorial Conflicts,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2012,p7-15
9. Kurdistan’s Peshmerga forces control Kirkuk completely after Iraqi army withdrawal 12.6.2014
10. The Iraqi Kurdistan Referendum: Repercuss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Policy Analysis Unit | November 2017,p2-5
11. ZakaaMokhles al-Khalidi,How big of a loss is Kirkuk’s oil for Baghdad?,2014
http://ekurd.net/mismas/articles/misc2014/6/kirkuk818.htm
-
阿拉伯文部分
١- أيسر جبار,كيف يتوزع النفط وعائداته على المحافظات العراقية؟,2016
٢- د. نوري طالباني ,منطقة كركوك ومحاولات تغيير واقعها القومي,مديرية العامة للثقافة والفنون في اربيل,2003
٣-عمار عباس محمود,القضية الكردية .. إشكالية بناء الدولة,2016
٤-الري هانور،لوريل أي. ميلر,التسوية في كركوك: الدروس المستفادة من مستوطنات الصراعات العرقية والإقليمية السابقة,2012,ص 42-44
٥-رفعت حاجي,حملة تعريب في كركوك بإقصاء الضباط الكورد,2017